[指尖上的廉潔課堂]“兩袖清風”的于謙
于謙(1398-1457),字廷益,號節(jié)庵,謚忠肅,浙江杭州府錢塘縣(今浙江杭州市)人,以廉潔正直,忠心愛國而被后人稱道,有些成語典故書中多把于謙的故事作為成語“兩袖清風”的出處,他與岳飛、張煌言并稱“西湖三杰”。
1436年年初,楊士奇、楊榮、楊溥主持明朝內(nèi)閣朝政,都很重視于謙。但“三楊”去世后,宦官王振開始掌權,肆無忌憚地招權納賄,百官大臣爭相獻金求媚,腐敗成風。
每逢朝會期間,進見王振者,必須獻納白銀百兩;若能獻白銀千兩,始得款待酒食,醉飽而歸。而于謙每次進京奏事,從不帶任何禮品。有人勸他說:“您不肯送金銀財寶,難道不能帶點土特產(chǎn)去嗎?”于謙瀟灑一笑,甩了甩他的兩只袖子,說:“只有清風?!?/span>為此他還特意寫詩明志:“絹帕蘑菇及線香,本資民用反為殃。清風兩袖朝天去,免得閭閻話短長?!边@首詩是說絹帕、麻菇、線香這些東西本是供人民享用的,可是因為貪官污吏的搜刮,它們反而給人民帶來了災難,所以我什么也不帶,只帶兩袖清風去朝見天子,免得被老百姓說長道短。
溫馨提示:“一身正氣、兩袖清風?!痹谕瑯拥臅r代和環(huán)境,為什么有的人能夠清廉自守,有的人卻隨波逐流,其實歸根究底就是缺少了“要留清白在人間”的志向,缺乏了對“兩袖清風”的追求。大志不立、小節(jié)不究,內(nèi)功不足、外惑不斷,遲早會心生貪欲,讓人走上邪路。
我們要樹立正確的權力觀、地位觀、利益觀,特別是在遠離組織、無人監(jiān)督之時,多一些自省、少一些放縱,多一些心如止水、少一些心亂如麻,守住行為底線,不碰道德紅線,做經(jīng)濟上的清白人、工作上的正派人。
用戶登錄
還沒有賬號?
立即注冊